自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与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启动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以来,贺州市以机制革新为“引水渠”、以服务提质为“输水管道”,让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小微企业。今年以来,贺州市累计为1.03万户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放贷款127.73亿元,小微企业贷款增速更是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1个百分点以上。
机制破题:搭起政企银“连心桥”
“小微企业管理不规范、抗风险能力弱、业务经营变化快,融资中存在‘难、贵、慢’问题。企业有需求,银行有顾虑,供需两端都有堵点。”贺州金融监管分局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科科长易孔祥分析,破解“融资难”亟待搭建沟通桥梁。
为此,贺州市建立市、县(区)两级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组建工作专班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工作专班深入园区厂房、乡村作坊,摸排了2.6万家小微企业,走访9400多户个体工商户,了解其实际经营状况和融资需求,形成覆盖全市的融资需求图谱。
随后,贺州金融监管分局推出“组合拳”。在2024年对全市小微企业走访全覆盖的基础上,开展“申贷修复辅导”、推进“临规企业专项行动”、举办“银企会客厅”等活动。为信贷预审未通过企业开设“信用修复门诊”,银行专家手把手教企业规范财务报表、提升征信管理;针对临规企业启动“培优育强”专项行动,通过动态监测、“主办行”统筹服务、定期会商破题、强化信息分享和持续跟进督导等五大临规企业金融服务机制,助力企业向规上跃升;创新“银企会客厅”模式,将单场对接企业控制在15家内,打造“行业专场+园区专场+机构专场”相结合的精准融资对接场景,让银行与企业“面对面”聊需求、“点对点”配方案。
产品破壁:定制特色金融“营养液”
“没抵押物也能贷到款!”黄金珠宝加工企业广西宝粤隆有限公司的财务总监韦红秀说。广西宝粤隆珠宝有限公司是一家黄金珠宝首饰加工企业,在购买产品原材料的时候需要较多资金,中国农业银行贺州分行推出的“一项目一方案”模式——“黄金珠宝贷”破解了公司的融资困局。
中国农业银行贺州分行与政策性担保公司合作,解决企业担保难问题,积极支持贺州碳酸钙、黄金珠宝、电子加工等特色产业发展。该行还推出“抵押e贷”“首付e贷”和面向农企农户的“惠农e贷”等特色产品,助力小微企业破解融资困局。据中国农业银行贺州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龙莎介绍,今年以来该行已为1818个小微企业投放普惠贷款13.64亿元,较年初增长了2.06亿元,增速9.67%,平均利率下降了43个基点。
工商银行贺州分行则构建了“绿色+普惠”产品矩阵,以特色产品为“钥匙”,解锁不同领域企业需求:为绿色碳酸钙产业度身定制“碳酸钙绿色贷款”,为涉农主体推出“种植e贷”,为商圈商户打造“集群商户e贷”。截至2025年5月末,该行普惠贷款余额近14亿元,增幅达11.32%。
政策红利如“及时雨”持续浇灌,工商银行贺州分行近三年累计为小微企业客户办理续贷767笔,续贷总额11亿元,累计为小微企业节约融资成本1841万元。
成效显现:小微经济“枝繁叶茂”
金融活水的精准浇灌,让贺州小微企业焕发勃勃生机。截至今年5月中旬,全市累计为小微企业授信超182亿元,放贷逾136亿元。
在贺州高新区的园区专场银企对接活动上,10家碳酸钙石材企业和3家临规企业得到融资规划和指导;在钟山县开展的“银企会客厅”活动中,钟山县电子信息产业集群15家企业了解到“集群e贷”等特色金融产品,强链补链步伐加快;借力“临规企业专项行动”,8家临规企业在工行“信用+抵押”模式的支持下冲刺“规上企业”目标。从贷到款到贷好款,贺州的金融服务越来越贴心。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化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指导金融机构构建起全周期服务体系,让金融机构敢贷、愿贷、能贷、会贷,实现小微企业从‘能够贷’到‘贷得好’转变。”贺州金融监管分局相关人士说。
如今,从繁华商圈到宁静乡村,从传统制造业到新兴科技企业,在金融“活水”的精准滴灌下,贺州小微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