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湿地变多变好,广西“推窗见鹭”
白鹭在龟石湿地公园嬉戏觅食。李成华/摄
美丽的龟石国家湿地公园。 王克础/摄
冬日的八桂,又见秋鸿归。
12月7日,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鹤突然“空降”富川龟石水库,让人们既惊喜又意外——白鹤一般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过冬,其他地方很难看到,如今却现身广西。
鸟类专家、广西大学林学院教授蒋爱伍分析说,白鹤之所以选择富川,很大一个原因在于,长江今年特别干旱,候鸟不得不重新选择栖息地越冬。
同样被广西好山好水吸引的,还有国际濒危物种中华秋沙鸭。
“看,那是中华秋沙鸭,它们又来了。”11月28日,巡护员在富川龟石国家湿地公园监测到5只中华秋沙鸭。
每年这个时候,中华秋沙鸭在龟石水库落脚后特别快乐,它们扑棱棱落在湖面漂浮物上,起起伏伏,溜个百来米,便跃起扑在水中觅食,未几,又开始下一次“溜水”。
中华秋沙鸭物种出现距今已有1000多万年的历史,被誉为“水中活化石”,目前全世界不到2000只。
“中华秋沙鸭第一次登陆龟石水库是2017年2月,当时只观测到2只,没想到第二年来了17只。”龟石国家湿地公园管理中心主任阮清锋说。
自2017年起,除了中华秋沙鸭,还有黑鹳,它们已连续8年到富川龟石过冬,黑鹳最多一年来了22只。
黑鹳和中华秋沙鸭都有着“鸟中大熊猫”的称号,都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对栖息地和觅食水域的要求极高。
资深观鸟爱好者梁家登说,通过广西鸟类重要记录团队连续4年的同步调查,初步了解了中华秋沙鸭在广西的越冬分布情况:除了龟石水库,中华秋沙鸭还会飞抵百色澄碧湖、天峨县龙滩湖、灵川县青狮潭水库和鹿寨县洛清江栖息过冬。少的时候有四五十只,最多时候达到60只。
它们都是以家庭为单位结伴南飞,相对比较固定,多的种群有10名家庭成员。
它们似乎与春天有个约定:每年三四月份,吃饱喝足后,就会逐渐向百色澄碧湖集结,然后一路向北,飞回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繁衍。
“儿女情长,鸟类亦然。它们之所以集结澄碧湖,是来此参加‘相亲’大会,看对眼了就结伴北飞,共筑爱巢生儿育女。”梁家登介绍。
每年在西伯利亚“造鸟”计划成功后,它们又将举家南飞。
由此有了冬日暖阳下,八桂大地上一幅美好温馨的山水禽鸟图卷。
蒋爱伍介绍,在广西鸟类重要记录团队今年的观测中,发现到访的黑鹳在贺州、梧州和柳州,均是在水库里越冬,唯独上林澄泰乡的记录是在喀斯特山谷湿地,那里狭长的山谷有4张连片的、面积大小不等的鱼塘。
每年年末,澄泰乡农民干塘打鱼,几近干涸的塘底聚集大量野杂鱼,吸引大群苍鹭前来捕食,黑鹳就混在苍鹭群里一起捕食。此外,这里曾记录到8只东方白鹳。
湿地是海绵,吸进去的是水,挤出来的是空间;湿地是诗,“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候鸟是湿地的主人。候鸟迁徙是本能,它们追寻的,是适合生存的天堂。它们的飞翔,见证着环境的变化、时代的变迁。
山青了,水绿了,鸟就来了。如今,横州市西津湿地有鸟类260种,留鸟153种,仅鹭鸟就有700多只。
“这些年来,在广西沿江地方,可谓‘推窗见鹭’,以鱼虾为主食的鹭鸟恢复得特别快,那是因为湿地向好向多变化的原因。”蒋爱伍说,
梁家登说,鸟儿选择留下来,不仅仅是因为好的生态环境,还有人们的呵护和宠爱,让它们很留恋。
作为鸟类爱心人士,梁家登对发生在2009年3月份的一幕记忆犹新。
那天,梁家登经过南宁市南湖边一个转角时,看到湖面漂浮着10多只死麻雀,而岸边还有几只全身羽毛湿透、奄奄一息的麻雀,树上的麻雀在叫个不停。
停留观察了许久,他才弄明白——原来,那些麻雀是想到湖边喝水,但整个湖岸没有适合它们落脚的地方,麻雀只好攀爬倒挂在岸堤上的小草上,冒险下去喝水,湖面的波浪打过来,就把麻雀给卷下水里,再也飞不上来了。
梁家登赶紧把湿透了的麻雀打捞上来。他再仔细观察,整个湖面没有一棵树,也没有一根水草,四周被一道用石头砌成的挡土墙与湖水隔绝。这样,两栖动物怎么上岸,鸟儿又怎么落脚喝水?
于是,他写了一篇名为《南湖的鸟因喝水而死!请给鸟类留个栖息地》的帖子发在南宁本地的一个论坛上……后来,南湖公园建设了4座生态岛和亲水平台。
如今,南湖不仅鸟的数量增多了,种群也增添了不少,俨然一个鸟的天堂。就在前两天,一只棕头鸥到访南湖,这是南宁第一次记录到该鸟类。
“尽管很多鸟类的种群数量有所回升,但是对鸟类的威胁仍然存在不少,希望我们的建设中,多保留一些自然水域,少建一些玻璃幕墙。”蒋爱伍说。(王克础)